将“剩余月饼”的去向晒在阳光下

时间:2023-05-09人气: 栏目:原创美文

  中秋节前。一进超市。满眼都是月饼。礼盒装的、散装的。各式各样的包装、口味都有。摆得满满当当。结果中秋节一过。月饼好像一夜之间就消失了。超市的月饼去哪儿了?相信不少人都有这个疑问。(9月13日《齐鲁晚报》)

  月饼是传统应节食品。一般就卖一个月左右。过了中秋节就不值钱。没人买了。至于卖不掉的月饼。从市场上消失后。究竟去了何处。似乎是个迷。此前有传说。卖不完的月饼会被商家回收。全部做成“老婆饼”销售;也有媒体曾报道。前一年的月饼第二年“返场”再卖;还有商贩低价收购月饼。将其加工成糕点流向市场……可见。卖不完的月饼究竟如何处理。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权益。确实值得追问。

  据调查发现。近年来。月饼的回收方式主要是“化整为零”。即礼盒拆掉再利用。月饼单独售卖。商超打折贱卖。或者退回给经销商。也有企业会将库存转移到乡镇和农村市场;或者由生产厂家作为福利分发给员工。有店家将月饼馅抠出来。做成糕点售卖。还有一些剩余月饼会做成动物饲料。最常见的就是猪饲料。

  由此可见。卖不完的月饼去向很多。基本都实现了再次销售、利用。浪费现象较少。这也符合物尽其用的市场经济原则。不过。由于月饼的保质期一般在30~90天。所以剩余月饼需要及时安全处理。如果拖延时间过久。导致月饼过期。或者将馅料用于较长保质期的食品。则就不妥当了。因此。对于卖不完的月饼的处理方式。应有完善的标准。实施全流程市场监管。防范商家乱作为。

  国家食药监局每年都会组织实施月饼生产销售专项执法检查。通过查验核实生产者证照、月饼质量检测批次报告。以及突击检查和抽查。防范和打击用陈旧原料或回收月饼生产加工月饼的违法行为。此种做法有成效。但无法全面覆盖。毕竟月饼产销厂商众多。线上线下渠道非常复杂。且监管有滞后性。难免会有漏网之鱼。不妨对月饼实施全流程溯源监管。堵住厂商的违规操作空间。将“剩余月饼”的去向晒在阳光下。让大众能够看得明白。

  与月饼同属于传统节庆食品的粽子、汤圆、饺子等。经过厂商的工艺改进、市场推广。均淡化了节庆食品的属性。实现了日常化消费。可以长期生产、销售。就不存在“剩余”之忧。

  因此。月饼厂商也可借鉴市场经验。结合消费者的健康饮食趋势。对传统月饼配方进行调整。去除高油高糖高盐等成分。生产销售适合大众日常消费的月饼。同时进行市场培育。引导消费者养成日常食用月饼的意识和习惯。从而将月饼改造为日常化消费商品。既可扩大月饼的市场空间。亦能彻底摆脱“卖不完”的烦恼。(江德斌)


相关文章推荐:
  • 享用“自热食品”,莫忘保护环境
  • 给山火救援志愿者发纪念章的导向意义
  • “净网”成效显著,望继续保护高压
  • 烟花爆竹禁与放,重环保也要重民俗
  • 迎接旅游复苏热潮,景区应未雨绸缪
  • 私家车备“救命神器”践行生命至上
  • 拥抱平凡的自己是生命的最大理性
  • 跨年科学演讲出圈,科普就该好玩
  • 老人视频传唱老歌谣,可贵的文化传承
  • 答好春运考卷,让群众好好过个年
  • 版权声明

  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   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    分享:

   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