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,在浪漫追寻中涵养文化情怀

时间:2023-05-03人气: 栏目:原创美文

  年年七夕。今又七夕。

 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长卷中。七夕被无数人赋予美好的想象和憧憬。是我国传统节日序列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。“纤云弄巧。飞星传恨。银汉迢迢暗度。金风玉露一相逢。便胜却人间无数。”每当见到七夕这个词汇。秦观的《鹊桥仙》便会悄然涌上心头。

  正因牛郎织女“鹊桥相会”的千古爱情一直在传唱。现代人把七夕当作“佳期如梦”的“中国情人节”。在这样一个节日里。市井间一片红红红火火的“浪漫经济”“甜蜜经济”逐步升温。商家使出浑身解数。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令人目不暇接。形式多样的“七夕体”文案刺激着青年男女的购物清单。为消费回暖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  看七夕里的中国式浪漫。体念“盈盈一水间。脉脉不得语”的两情相悦的温馨。也许是当下社会公众的常规性思维。然而。七夕不仅是一个浪漫的节日。也是一个民俗的节日。更是一个文化意象鲜明的节日。千百年来的岁月嬗变。这个节日所蕴含的价值理念、行为方式等。也如水一样流淌到今天。映照在社会公众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可谓历久弥新、晶莹剔透!

  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文明传承延续的精神基因。也是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深层动因。”长久以来。传统节日一直在带给我们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润泽。并让人念念不忘。阖家欢乐的春节也好。火树银花的元宵也好。当下的七夕也罢。毫无疑问。从农耕社会跋涉而来的华夏儿女。无不接受了传统节日的文化滋润。无不是在不断解读传统节日的密码中。让自己的精神得以丰沛圆润、拔节成长!

  七夕节。又名乞巧节。千百年来。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。折射着农耕时代人类的自然崇拜、时间崇拜、数字崇拜。在时间的变迁中。社会公众也在不断丰富着七夕的内涵。让这样一个日子上升为一种“图腾记忆”。2006年5月20日。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因此七夕节绝对不是一个单维度的玫瑰与消费的“情人节”。感受文化与情感波动。也就应该成为多向度、多层面的“灵魂输入”。

  让七夕这个传统节日沉淀并焕发新生的力量。我们一直在努力。无论是“链接”传统与现实。绘就一幅全新“精神图景”的河南卫视《2022七夕奇妙游》的排演。还是一些地方“情系七夕。非遗之旅”线上非遗作品展;无论是一些地方的“听传统故事、搭鹊桥。体验传统七夕节民俗魅力”活动的呈现。还是一些地方的“诗词中的七夕”主题诵读会的“好戏连台”……系列活动的举办。都在为七夕的文化“演绎”赋能。为七夕的民俗传承添彩。而这些。我们可以做得更多。我们可以走得更远。

  七夕。让我们在浪漫追寻中涵养文化情怀。擦亮我们的文化记忆。筑牢我们的文化自信!(樊树林)


相关文章推荐:
  • 享用“自热食品”,莫忘保护环境
  • 给山火救援志愿者发纪念章的导向意义
  • “净网”成效显著,望继续保护高压
  • 烟花爆竹禁与放,重环保也要重民俗
  • 迎接旅游复苏热潮,景区应未雨绸缪
  • 私家车备“救命神器”践行生命至上
  • 拥抱平凡的自己是生命的最大理性
  • 跨年科学演讲出圈,科普就该好玩
  • 老人视频传唱老歌谣,可贵的文化传承
  • 答好春运考卷,让群众好好过个年
  • 版权声明

  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   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    分享:

   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