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庐山游记》丰子恺
庐山游记
丰子恺
一、江行观感
译完了柯罗连科的《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》第一卷三十万字之后。原定全家出门旅行一次。目的地是庐山。脱稿前一星期已经有点心不在镐;合译者一吟的心恐怕早已上山。每天休息的时候搁下译笔(我们是父女两人逐句协商。由她执笔的)。就打电话探问九江船期。终于在寄出稿件后三天的七月廿六日清晨。父母子女及一外孙一行五人登上了江新轮船。
胜利还乡时全家由陇海路转汉口。在汉口搭轮船返沪之后。十年来不曾乘过江轮。菲君(外孙)还是初次看见长江。站在船头甲板上的晨曦中和壮丽的上海告别。乘风破浪溯江而上的时候。大家脸上显出欢喜幸福的表情。我们占居两个半房间:一吟和她母亲共一间。菲君和他小娘舅新枚共一间。我和一位铁工厂工程师吴君共一间。这位工程师熟悉上海情形。和我一见如故。替我说明吴淞口一带种种新建设。使我的行色更壮。
江新轮的休息室非常漂亮:四周许多沙发。中间好几副桌椅。上面七八架电风扇。地板上走路要谨防滑交。我在壁上的照片中看到:这轮船原是初解放时被敌机炸沉。后来捞起重修。不久以前才复航的。一张照片是刚刚捞起的破碎不全的船壳。另一张照片是重修完竣后的崭新的江新轮。就是我现在乘着的江新轮。我感到一种骄傲。替不屈不挠的劳动人民感到骄傲。
新枚和他的捷克制的手风琴。一日也舍不得分离。背着它游庐山。手风琴的音色清朗象竖琴。富丽象钢琴。在云山苍苍、江水泱泱的环境中奏起悠扬的曲调来。真有“高山流水”之概。我呷着啤酒听赏了一会。不觉叩舷而歌。歌的是十二三岁时在故乡石门湾小学校里学过的、沈心工先生所作的扬子江歌:
长长长。亚洲第一大水扬子江。源青海兮峡瞿塘。蜿蜒腾蛟蟒。滚滚下荆扬。千里一泻黄海黄。润我祖国千秋万岁历史之荣光。
反复唱了几遍。再教手风琴依歌而和之。觉得这歌曲实在很好;今天在这里唱。比半世纪以前在小学校里唱的时候感动更深。这歌词完全是中国风的。句句切题。描写得很扼要;句句叶音。都叶得很自然。新时代的学校唱歌中。这样好的歌曲恐怕不多呢。因此我在甲板上热爱地重温这儿时旧曲。不过在这里奏乐、唱歌。甚至谈话。常常有美中不足之感。你道为何:各处的扩音机声音太响。而且广播的时间太多。差不多终日不息。我的房间门口正好装着一个喇叭。倘使镇日坐在门口。耳朵说不定会震聋。这设备本来很好:报告船行情况。通知开饭时间。招领失物。对旅客都有益。然而报告通知之外不断地大声演奏各种流行唱片。声音压倒一切。强迫大家听赏。这过分的盛意实在难于领受。我常常想向轮船当局提个意见。希望广播轻些。少些。然而不知为什么。大概是生怕多数人喜欢这一套吧。终于没有提。
轮船在沿江好几个码头停泊一二小时。我们上岸散步的有三处:南京、芜湖、安庆。好象有一根无形的绳索系在身上。大家不敢走远去。只在码头附近闲步闲眺。买些食物或纪念品。南京真是一个引人怀古的地方。我踏上它的土地。立刻神往到六朝、三国、春秋吴越的远古。阖闾、夫差、孙权、周郎、梁武帝、陈后主……都闪现在眼前。望见一座青山。啊。这大约就是诸葛亮所望过的龙蟠钟山吧!偶然看见一家店铺的门牌上写着邯郸路。邯郸这两个字又多么引人怀古!我买了一把小刀作为南京纪念。拿回船上。同舟的朋友说这是上海来的。
芜湖轮船码头附近没有市街。沿江一条崎岖不平的马路旁边摆着许多摊头。我在马路尽头的一副担子上吃了一碗豆腐花就回船。安庆的码头附近很热闹。我们上岸。从人丛中挤出。走进一条小街。逶迤曲折地走到了一条大街上。在一爿杂货铺里买了许多纪念品。不管它们是哪里来的。在安庆的小街里许多人家的门前。我看到了一种平生没有见过的家具。这便是婴孩用的坐车。这坐车是圆柱形的。上面一个圆圈。下面一个底盘。四根柱子把圆圈和底盘连接;中间一个坐位。婴儿坐在这坐位上;底盘下面有四个轮子。便于推动。坐位前面有一个特别装置:二三寸阔的一条小板。斜斜地装在坐位和底盘上。与底盘成四五十度角。小板两旁有高起的边。仿佛小人国里的儿童公园里的滑梯。我初见时不解这滑梯的意义。一想就恍然大悟了它的妙用。记得我婴孩时候是站立桶的。这立桶比桌面高。四周是板。中间有一只抽斗。我的手靠在桶口上。脚就站在抽斗里。抽斗底上有桂圆大的许多洞。抽斗下面桶底上放着灰箩。妙用就在这里。然而安庆的坐车比较起我们石门湾的立桶来高明得多。这装置大约是这里的子烦恼的劳动妇女所发明的吧?安庆子烦恼的人大约较多。刚才我挤出码头的时候。就看见许多五六岁甚至三四岁的小孩子。这些小孩子大约是从子烦恼的人家溢出到码头上来的。我想起了久不见面的邵力子先生。
轮船里的日子比平居的日子长得多。在轮船里住了三天两夜。胜如平居一年半截。所有的地方都熟悉。外加认识了不少新朋友。然而这还是庐山之游的前奏曲。踏上九江的土地的时候。又感到一种新的兴奋。仿佛在音乐会里听完了一个节目而开始再听另一个新节目似的。
二、九江印象
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。虽然天气热到九十五度。还是可爱。我们一到招待所。听说上山车子挤。要宿两晚才有车。我们有了细看九江的机会。
“家临九江水。来去九江侧。同是长于人。生小不相识。”(崔颢)“浔阳江头夜送客。枫叶荻花秋瑟瑟。”(白居易)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。受了诗的美化。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风韵犹存。街道清洁。市容整齐;遥望岗峦起伏的庐山。仿佛南北高峰;那甘棠湖正是具体而微的西湖。九江居然是一个小杭州。但这还在其次。九江的男男女女。大都仪容端正。极少有奇形怪状的人物。尤其是妇女们。无论群集在甘棠湖边洗衣服的女子。提着筐挑着担在街上赶路的女子。一个个相貌端正。衣衫整洁。其中没有西施。但也没有嫫母。她们好象都是学校里的女学生。但这也还在其次。九江的人态度都很和平。对外来人尤其客气。这一点最为可贵。二十年前我逃难经过江西的时候。有一个逃难伴侣告诉我:“江西人好客。”当时我扶老携幼在萍乡息足一个多月。深深地感到这句话的正确。这并非由于萍乡的地主(这地主是本地人的意思)夫妇都是我的学生的原故。也并非由于“到处儿童识姓名”(马一浮先生赠诗中语)的原故。不管相识不相识。萍乡人一概殷勤招待。如今我到九江。二十年前的旧印象立刻复活起来。我们在九江。大街小巷都跑过。南浔铁路的火车站也到过。我仔细留意。到处都度着和平的生活。绝不闻相打相骂的声音。向人问路。他恨不得把你送到了目的地。我常常惊讶地域区别对风俗人情的影响的伟大。萍乡和九江。相去很远。然而同在江西省的区域之内。其风俗人情就有共通之点。我觉得江西人的“好客”确是一种美德。是值得表扬。值得学习的。我说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。主要点正在于此。
相关文章推荐:写景美文800字高中作文
写景美文赏析句子
写景美文赏析句子
200字优秀写景作文
写景经典美文
400字优秀风景作文
写景的美文摘抄200字
写景美文400字
写景美文名家作品100字
写景美文名家作品600字
丰子恺
一、江行观感
译完了柯罗连科的《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》第一卷三十万字之后。原定全家出门旅行一次。目的地是庐山。脱稿前一星期已经有点心不在镐;合译者一吟的心恐怕早已上山。每天休息的时候搁下译笔(我们是父女两人逐句协商。由她执笔的)。就打电话探问九江船期。终于在寄出稿件后三天的七月廿六日清晨。父母子女及一外孙一行五人登上了江新轮船。
胜利还乡时全家由陇海路转汉口。在汉口搭轮船返沪之后。十年来不曾乘过江轮。菲君(外孙)还是初次看见长江。站在船头甲板上的晨曦中和壮丽的上海告别。乘风破浪溯江而上的时候。大家脸上显出欢喜幸福的表情。我们占居两个半房间:一吟和她母亲共一间。菲君和他小娘舅新枚共一间。我和一位铁工厂工程师吴君共一间。这位工程师熟悉上海情形。和我一见如故。替我说明吴淞口一带种种新建设。使我的行色更壮。
江新轮的休息室非常漂亮:四周许多沙发。中间好几副桌椅。上面七八架电风扇。地板上走路要谨防滑交。我在壁上的照片中看到:这轮船原是初解放时被敌机炸沉。后来捞起重修。不久以前才复航的。一张照片是刚刚捞起的破碎不全的船壳。另一张照片是重修完竣后的崭新的江新轮。就是我现在乘着的江新轮。我感到一种骄傲。替不屈不挠的劳动人民感到骄傲。
新枚和他的捷克制的手风琴。一日也舍不得分离。背着它游庐山。手风琴的音色清朗象竖琴。富丽象钢琴。在云山苍苍、江水泱泱的环境中奏起悠扬的曲调来。真有“高山流水”之概。我呷着啤酒听赏了一会。不觉叩舷而歌。歌的是十二三岁时在故乡石门湾小学校里学过的、沈心工先生所作的扬子江歌:
长长长。亚洲第一大水扬子江。源青海兮峡瞿塘。蜿蜒腾蛟蟒。滚滚下荆扬。千里一泻黄海黄。润我祖国千秋万岁历史之荣光。
反复唱了几遍。再教手风琴依歌而和之。觉得这歌曲实在很好;今天在这里唱。比半世纪以前在小学校里唱的时候感动更深。这歌词完全是中国风的。句句切题。描写得很扼要;句句叶音。都叶得很自然。新时代的学校唱歌中。这样好的歌曲恐怕不多呢。因此我在甲板上热爱地重温这儿时旧曲。不过在这里奏乐、唱歌。甚至谈话。常常有美中不足之感。你道为何:各处的扩音机声音太响。而且广播的时间太多。差不多终日不息。我的房间门口正好装着一个喇叭。倘使镇日坐在门口。耳朵说不定会震聋。这设备本来很好:报告船行情况。通知开饭时间。招领失物。对旅客都有益。然而报告通知之外不断地大声演奏各种流行唱片。声音压倒一切。强迫大家听赏。这过分的盛意实在难于领受。我常常想向轮船当局提个意见。希望广播轻些。少些。然而不知为什么。大概是生怕多数人喜欢这一套吧。终于没有提。
轮船在沿江好几个码头停泊一二小时。我们上岸散步的有三处:南京、芜湖、安庆。好象有一根无形的绳索系在身上。大家不敢走远去。只在码头附近闲步闲眺。买些食物或纪念品。南京真是一个引人怀古的地方。我踏上它的土地。立刻神往到六朝、三国、春秋吴越的远古。阖闾、夫差、孙权、周郎、梁武帝、陈后主……都闪现在眼前。望见一座青山。啊。这大约就是诸葛亮所望过的龙蟠钟山吧!偶然看见一家店铺的门牌上写着邯郸路。邯郸这两个字又多么引人怀古!我买了一把小刀作为南京纪念。拿回船上。同舟的朋友说这是上海来的。
芜湖轮船码头附近没有市街。沿江一条崎岖不平的马路旁边摆着许多摊头。我在马路尽头的一副担子上吃了一碗豆腐花就回船。安庆的码头附近很热闹。我们上岸。从人丛中挤出。走进一条小街。逶迤曲折地走到了一条大街上。在一爿杂货铺里买了许多纪念品。不管它们是哪里来的。在安庆的小街里许多人家的门前。我看到了一种平生没有见过的家具。这便是婴孩用的坐车。这坐车是圆柱形的。上面一个圆圈。下面一个底盘。四根柱子把圆圈和底盘连接;中间一个坐位。婴儿坐在这坐位上;底盘下面有四个轮子。便于推动。坐位前面有一个特别装置:二三寸阔的一条小板。斜斜地装在坐位和底盘上。与底盘成四五十度角。小板两旁有高起的边。仿佛小人国里的儿童公园里的滑梯。我初见时不解这滑梯的意义。一想就恍然大悟了它的妙用。记得我婴孩时候是站立桶的。这立桶比桌面高。四周是板。中间有一只抽斗。我的手靠在桶口上。脚就站在抽斗里。抽斗底上有桂圆大的许多洞。抽斗下面桶底上放着灰箩。妙用就在这里。然而安庆的坐车比较起我们石门湾的立桶来高明得多。这装置大约是这里的子烦恼的劳动妇女所发明的吧?安庆子烦恼的人大约较多。刚才我挤出码头的时候。就看见许多五六岁甚至三四岁的小孩子。这些小孩子大约是从子烦恼的人家溢出到码头上来的。我想起了久不见面的邵力子先生。
轮船里的日子比平居的日子长得多。在轮船里住了三天两夜。胜如平居一年半截。所有的地方都熟悉。外加认识了不少新朋友。然而这还是庐山之游的前奏曲。踏上九江的土地的时候。又感到一种新的兴奋。仿佛在音乐会里听完了一个节目而开始再听另一个新节目似的。
二、九江印象
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。虽然天气热到九十五度。还是可爱。我们一到招待所。听说上山车子挤。要宿两晚才有车。我们有了细看九江的机会。
“家临九江水。来去九江侧。同是长于人。生小不相识。”(崔颢)“浔阳江头夜送客。枫叶荻花秋瑟瑟。”(白居易)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。受了诗的美化。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风韵犹存。街道清洁。市容整齐;遥望岗峦起伏的庐山。仿佛南北高峰;那甘棠湖正是具体而微的西湖。九江居然是一个小杭州。但这还在其次。九江的男男女女。大都仪容端正。极少有奇形怪状的人物。尤其是妇女们。无论群集在甘棠湖边洗衣服的女子。提着筐挑着担在街上赶路的女子。一个个相貌端正。衣衫整洁。其中没有西施。但也没有嫫母。她们好象都是学校里的女学生。但这也还在其次。九江的人态度都很和平。对外来人尤其客气。这一点最为可贵。二十年前我逃难经过江西的时候。有一个逃难伴侣告诉我:“江西人好客。”当时我扶老携幼在萍乡息足一个多月。深深地感到这句话的正确。这并非由于萍乡的地主(这地主是本地人的意思)夫妇都是我的学生的原故。也并非由于“到处儿童识姓名”(马一浮先生赠诗中语)的原故。不管相识不相识。萍乡人一概殷勤招待。如今我到九江。二十年前的旧印象立刻复活起来。我们在九江。大街小巷都跑过。南浔铁路的火车站也到过。我仔细留意。到处都度着和平的生活。绝不闻相打相骂的声音。向人问路。他恨不得把你送到了目的地。我常常惊讶地域区别对风俗人情的影响的伟大。萍乡和九江。相去很远。然而同在江西省的区域之内。其风俗人情就有共通之点。我觉得江西人的“好客”确是一种美德。是值得表扬。值得学习的。我说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。主要点正在于此。
相关文章推荐: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上一篇 :
《北京的春天》古清生
下一篇 :
《黄海游踪》苏雪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