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长城春色无限好》王含英
长城春色无限好
王含英
四、五月的北京。正是百花盛开的好季节。在这春光绮丽的日子里。到郊外去行行。是件赏心悦意的事。北京可供郊游的地方很多。碧云寺、明十三陵、颐和园……固然是好去处。而到八达岭去领略一下北国的自然的风光。看一看古代的伟大建筑——万里长城。也别有一种雅趣。
我对八达岭并不怎么生疏。1955年春天我到过。从此对它也就有了深厚的感情。真想有机会再去看看它。四月二十七日。我随同回国观光的侨胞们去游览八达岭。使我得以实现“旧地重游”的愿望。
从京城到八达岭约一百五十余华里。清晨。我们分乘五部大汽车。出德胜门朝西北方向驶去车经清河、少河、昌平、南口等集镇。这段马路是柏油铺的。不甚崎岖。只是中间有几处正在翻修中。记得前年我去时。昌平至南口的一段路。还未完成。而且现在路的两旁。都已栽下树木。有二米多高。枝上长出嫩绿的新叶。迎风摆动。含着无限春意。过了南口。汽车就沿着曲折的山路行进。不时绕盘在高山峻岭之中。放眼向窗外望去。下面是深涧险谷。远处是重峦叠嶂。形势雄伟。气象万千。不久。就看到“居庸关”了。
居庸关键在山沟之中。两旁高山屹立。因此这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。现时保存的关城是明朝初年建筑的。关口上写的“居庸关”三个大字。虽已剥蚀褪色。但字形仍可辨认。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。“徙居庸徒”于此(即把筑城的兵卒和民工迁居在这里)。这就是“居庸关”得名的由来。关两旁的山坡上。野草丛生。一片葱茏郁茂。早年有“居庸叠翠”之称。并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。
汽车穿过居庸关。路边出现一个凸起的万台。这个叫做“云台”的台子。原来是一座建筑物的基座上面的建筑早已塌毁。目前仅剩下一个四方形的空台。它保存了许多元代的雕刻和各种文字的经文。是研究文学的宝贵实物资料。而且它的艺术坐标也很高。
到八达岭时已近晌午。我们下了车。略事休息和进餐后。就开始登上长城了()。
我们从“北门锁钥”关口旁边拾级登城。在关口两侧。长城依山上筑。倾斜度极大。越向上走就感到困难。可是。为了要详细地看看这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伟大建筑。有些年已花甲的老华侨。扶着手杖。亦步亦趋的且行且看。一位七十多岁的非洲老华侨偕同六十多岁的太太。也跟着大家一齐登城;尽管别人劝告他们不要上去但他们仍坚持着要上去。
这一段的城墙。经过修缮。已很整洁。我们走上八达岭的城楼高处。倚墙眺望。但见长城像一条长龙似的蜿蜒着。依山势的高低向远处伸展开去。忽起忽落。千形万状。至为壮观。怪不得古人说“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”。转过头来向前面望去隐隐约约的是一片广阔盆地。这时。不禁使我想起古人所描绘的“塞外风光”景象;但如今不再是那荒凉的了。我又抬头看那碧蓝的天空。看那青青的山和那玉带般的长城。顿觉心旷神怡。在高处风很紧。我拉着身边的一位华侨青年的手。和他肩并肩地靠在一起。同感祖国河山是何等壮丽!多么伟大!
谁不希望在长城留下自己的肖像呢!于是。携有照相机的侨胞。纷纷取角度。以长城的雄姿作为背景。来个“全家福”或是“特写”镜头。带有拍电影照相机的印度尼西亚华侨李世象先生。真是忙个不停。恨不得把长城美景尽收入镜头。
这天虽然不是星期日。但游人还是不少。几年来。八达岭已成为国内的游览胜地。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宾和回国观光的侨胞。都曾来过这里。人们瞻仰了长城。对古代劳动人发的伟大创造和中国的悠久历史。有了更具体的认识;而且莫不惊叹赞颂。据说。在八达岭附近。已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。不久的将来。这里的景致更加优美。将吸引着更多的游人。
摘自:《中国新闻》1957年5月4日
相关文章推荐:写景美文800字高中作文
写景美文赏析句子
写景美文赏析句子
200字优秀写景作文
写景经典美文
400字优秀风景作文
写景的美文摘抄200字
写景美文400字
写景美文名家作品100字
写景美文名家作品600字
王含英
四、五月的北京。正是百花盛开的好季节。在这春光绮丽的日子里。到郊外去行行。是件赏心悦意的事。北京可供郊游的地方很多。碧云寺、明十三陵、颐和园……固然是好去处。而到八达岭去领略一下北国的自然的风光。看一看古代的伟大建筑——万里长城。也别有一种雅趣。
我对八达岭并不怎么生疏。1955年春天我到过。从此对它也就有了深厚的感情。真想有机会再去看看它。四月二十七日。我随同回国观光的侨胞们去游览八达岭。使我得以实现“旧地重游”的愿望。
从京城到八达岭约一百五十余华里。清晨。我们分乘五部大汽车。出德胜门朝西北方向驶去车经清河、少河、昌平、南口等集镇。这段马路是柏油铺的。不甚崎岖。只是中间有几处正在翻修中。记得前年我去时。昌平至南口的一段路。还未完成。而且现在路的两旁。都已栽下树木。有二米多高。枝上长出嫩绿的新叶。迎风摆动。含着无限春意。过了南口。汽车就沿着曲折的山路行进。不时绕盘在高山峻岭之中。放眼向窗外望去。下面是深涧险谷。远处是重峦叠嶂。形势雄伟。气象万千。不久。就看到“居庸关”了。
居庸关键在山沟之中。两旁高山屹立。因此这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。现时保存的关城是明朝初年建筑的。关口上写的“居庸关”三个大字。虽已剥蚀褪色。但字形仍可辨认。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。“徙居庸徒”于此(即把筑城的兵卒和民工迁居在这里)。这就是“居庸关”得名的由来。关两旁的山坡上。野草丛生。一片葱茏郁茂。早年有“居庸叠翠”之称。并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。
汽车穿过居庸关。路边出现一个凸起的万台。这个叫做“云台”的台子。原来是一座建筑物的基座上面的建筑早已塌毁。目前仅剩下一个四方形的空台。它保存了许多元代的雕刻和各种文字的经文。是研究文学的宝贵实物资料。而且它的艺术坐标也很高。
到八达岭时已近晌午。我们下了车。略事休息和进餐后。就开始登上长城了()。
我们从“北门锁钥”关口旁边拾级登城。在关口两侧。长城依山上筑。倾斜度极大。越向上走就感到困难。可是。为了要详细地看看这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伟大建筑。有些年已花甲的老华侨。扶着手杖。亦步亦趋的且行且看。一位七十多岁的非洲老华侨偕同六十多岁的太太。也跟着大家一齐登城;尽管别人劝告他们不要上去但他们仍坚持着要上去。
这一段的城墙。经过修缮。已很整洁。我们走上八达岭的城楼高处。倚墙眺望。但见长城像一条长龙似的蜿蜒着。依山势的高低向远处伸展开去。忽起忽落。千形万状。至为壮观。怪不得古人说“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”。转过头来向前面望去隐隐约约的是一片广阔盆地。这时。不禁使我想起古人所描绘的“塞外风光”景象;但如今不再是那荒凉的了。我又抬头看那碧蓝的天空。看那青青的山和那玉带般的长城。顿觉心旷神怡。在高处风很紧。我拉着身边的一位华侨青年的手。和他肩并肩地靠在一起。同感祖国河山是何等壮丽!多么伟大!
谁不希望在长城留下自己的肖像呢!于是。携有照相机的侨胞。纷纷取角度。以长城的雄姿作为背景。来个“全家福”或是“特写”镜头。带有拍电影照相机的印度尼西亚华侨李世象先生。真是忙个不停。恨不得把长城美景尽收入镜头。
这天虽然不是星期日。但游人还是不少。几年来。八达岭已成为国内的游览胜地。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宾和回国观光的侨胞。都曾来过这里。人们瞻仰了长城。对古代劳动人发的伟大创造和中国的悠久历史。有了更具体的认识;而且莫不惊叹赞颂。据说。在八达岭附近。已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。不久的将来。这里的景致更加优美。将吸引着更多的游人。
摘自:《中国新闻》1957年5月4日
相关文章推荐: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上一篇 :
《揭穿了一个历史的秘密》翦伯赞
下一篇 :
《长江源头行》杨凤栖